首页

中国叮叮女王

时间:2025-05-25 07:14:24 作者:重庆举行援藏消费帮扶专场推介活动 签署采购订单2500万元 浏览量:90913

  中新社桂林10月12日电 题:广西百年非遗焕新颜 柚罐清香“飘向”世界

  作者 韦佳秀

  “改良之后的桂林柚罐,外观古朴小巧,又清香怡人,已成为很多来桂游客的伴手礼,还屡次出口到美国、新加坡以及东盟等国家和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全国首批乡村工匠名师王伯杨近日受访时说。

  柚罐传统手工技艺起源于明代,“桂林柚罐是将青柚掏空柚子肉,并经过晾晒、塑形等数十道工序制作而成的茶罐。我们将柚子固有形态改造成扁圆形,用收口器捏塑出比罐身尺径小的沿口,使其形态更加美观。同时经过长时间日晒使其‘皮革化’,储存时间更持久。”王伯杨说。2020年,以桂林柚罐为代表的桂林柚器制作技艺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为王伯杨向游客介绍桂林柚罐制作工艺。韦佳秀 摄

  “三月柚子花,四月结果果......阿爷要弄烟包壳,阿姐要弄桂花盒......”王伯杨告诉记者,他从小入耳的这首童谣,其中传唱的“桂花盒”即桂林柚罐。他说,柚子自古有辟邪正气,吉祥如意的寓意,而经过改良后的柚罐成品精致古朴、气味清新,喜茶人士多用来存放桂花、茉莉、普洱等。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柚罐、喜爱柚罐,王伯杨将工坊对外开放,每年接待游客超1万人。“很多东盟国家的旅游团会把这里纳入旅游点。”王伯杨称,下个月还将接待来自南非的旅游团,带他们体验如何制作柚罐,感受这项非遗技艺的魅力。

  2020年,由王伯杨制作的“稚禾八分桂林柚罐”还获得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金奖。“柚罐一年产量大概有10万只,收益在700万元人民币以上。”王伯杨称,这枚茶席雅物,已成为海内外游客来桂旅游的伴手礼。

图为工人给桂林柚罐做口沿收口。韦佳秀 摄

  记者走进王伯杨在桂林市雁山区柘木镇设立的工坊,工人们正在专心制作柚罐,格外安静。原来,王伯杨雇用的工人多为聋哑人。“柚罐的制作周期短则一周,长则一个月,工艺并不复杂,但极其需要耐心。经过培训后,他们完全能胜任这份工作。”他说。

  2023年底,王伯杨还把桂林柚罐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开进了灵川县灵川镇双潭村。当地农户利用农闲制作柚罐,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也使得这一古老的非遗技艺在传承中实现了活态保护。截至目前,柚罐制作技艺直接带动当地超2000人实现灵活就业。

  多年来,王伯杨致力于推广与普及柚罐非遗技艺。他告诉记者,中国国内很多民众都对这一项技艺感兴趣,“我在社交平台直播柚罐制作工艺公开课时,在线观看人数时常超过十万人。”

  王伯杨说:“未来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挖掘这项非遗技艺的附加价值,让它持续产生经济效益,并用这些‘经济能量’去保护非遗、传承非遗,从而把桂林的传统工艺推向世界。”(完)

【编辑:邵婉云】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台海观澜)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漳台全域融合探新路

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专家服务中心主任许钊介绍,今年的大赛更加注重项目本身,比如不管申报人是否具有中国国籍,只要项目符合参赛条件都欢迎参赛;在项目征集上更加注重拓宽渠道,比如发动长沙海外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的8个海外工作站等海内外资源,共同参与项目征集等。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广丰:“天桂梨”铺就村民共富路

同日,王毅外长会谈,时间长达5个半小时,围绕中美关系和国际地区问题广泛深入交换意见,就战略认知、台湾、经贸科技、南海、美“印太战略”等涉及中方核心关切的重大问题表明立场。王小洪国务委员兼公安部长会见,就中美禁毒执法合作交换意见。25日,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会见,就上海同美国的交流合作交换意见。有关会见会谈是坦诚、实质性、建设性的。

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高价值商标品牌培育大赛启动

预计“十四五”时期,中国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在此背景下,发展记忆门诊,帮助老年人“留住记忆”的迫切性凸显。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新疆英吉沙:“鲜花经济”在戈壁越开越旺

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是管窥3000多年前商代文明的重要缩影。目前可以预见的是:再过4年,到2028年,在这座博物馆内一定会举办一场规模空前的专题展览。

道中华丨广西大粽美味可口

昭通11月5日电(记者 张尼 程春雨)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路上,行驶10万公里,这是王昆的生活常态。8年前,毕业于蜂学专业的他在故乡云南威信县创建了自己的蜂蜜品牌,专心做起养蜂人。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